現在的年輕人,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」? 2018 年2 月,在看完《圓桌派》「不想上班怎麼破」的一期節目後,林安——一位做數位媒體行銷的上班族,在豆瓣寫下了這篇文字。

她繼續在下班時間採訪了幾個不上班的朋友,開始了「100 個不上班的人」這個訪談計畫。透過這個主題的熱度,林安得到了很多媒體、雜誌的約稿,以及商務合作的機會,這給了她透過寫作來養活自己的信心。同時為了防止文字工作在早期收入的不穩定,她嘗試把自己的攝影愛好轉為付費約拍的謀生手段。終於在2018 年的夏天,她辭職了,辭職第二個月,她的月收入第一次超過了上班工資。

轉眼林安已經進入自由職業的第6 年了,透過探索、轉型、輕創業,她現在全職在做自由職業社區“自由會客廳”,擁有了自己的創業團隊。

《只工作,不上班》這本書,出版於2019 年9 月,收錄了「100 個不上班的人」裡20 位不上班的人的故事,當然還有林安自己的故事。本文我就分享其中數位遊民的幾位夥伴的故事。

「只工作,不上班」中的數位遊民與林安

1李勝博

原職業:上班兩年,娛樂行銷公司商務負責人

探索:大三休學一年,搭車週遊中國,根據路上的素材出了記錄片和一本書

書中的進展:被《小森林》吸引去了日本津和野旅行,做起了日本鄉村間隔遊;某間隔遊文化品牌創始人

最新動態:品牌公眾號近期也持續舉辦短期深度遊活動

2丸子裡裡

原職業:在UI 設計工作室實習過,沒上過班

探索:留學的錢被老爸賠在了2016 年的股災,於是帶上上學時的兩萬塊存款開始了國外旅行

書中的進展:1.0 海外代購,打工換宿; 2.0 尤克里裡老師,清邁尤克里裡遊學團; 3.0 南美,做藝術品買手、寫商業文案、做旅行自媒體; 4.0 眾籌拍攝以沙發客為主題的「從土耳其睡到摩洛哥」紀錄片

最新動態:某烏克麗麗品牌合夥人; 在大理製作了第一張音樂專輯,正在海外各地和當地音樂人一起共創音樂

3 喜喜

原職業:媒體業十年有餘,從紙媒到網站編輯

探索:辭職後在約旦和澳洲旅行3 個月,把旅遊故事投稿到各類雜誌,遇到收入危機後,暫時把北京的房子拿來做民宿

書中的進展:自由旅行撰稿人,社會議題訪談稿

最新動態:更新我在墨爾本的打工生涯系列,在墨爾本當廚師

4 生偉

*原職業:*實習過資料工程師,上班年資不詳

探索:美國電商公司實習時,申請遠距工作,一邊遠端一邊在美國旅行

書中的進展:2017 年創業做自由工作平台,在泰國創造辦公空間

最新動態:該計畫官方微博號於2020 年停止了更新;2020 出任柬埔寨某地產平台首席營運官

5艾莉森

原職業:新東方英語老師,自由職業兩年半

探索:和德國老公搬去德國,上網教英語

書中的進展:自創品牌在網路上販售瑜珈墊、運動內衣等瑜珈週邊。網路上輸出自我提升、英語學習、瑜珈冥想、極簡主義的內容。

最新動態:微博持續更新瑜珈相關影片; 創作播客「煽風點火」; 拉上老公一起數位遊牧者,現居西班牙

6林安自己

原職業:數位媒體行銷,上班3 年

探索:「現在的年輕人,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」登上豆瓣首頁,採訪不上班的人

書中的進度:1.0 自媒體廣告,商業撰稿,人像攝影

最新動態:2.0 出書《只上班,不工作》,新增播客「廳見自由」 ;3.0 個人創業,自由會客廳平台,自由職業個人IP 孵化營;4.0 團隊創業,做自由職業陪伴式成長社區

數位遊牧生活當然不乏焦慮,林安說「做了自由職業,焦慮就是你的好朋友了。緩解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做事,一定不要在焦慮的時候一蹶不振。」喜喜就是一個很容易焦慮的數位遊民,“編輯一段時間不聯繫我,我就開始恐慌,懷疑是不是被冷落”,生怕編輯把她忘了或者被別的作者取而代之。但她有後路可退,在北京有房,自由業做不下去還可以收租過日子。在喜喜的故事結尾,林安提醒想要不上班的人,命運是給我們圈定了範圍的,要尊重現實。

林安擔心年輕人只看到自由業美好的一面,毫無準備就裸辭不上班,最後讓自己的處​​境很糟。她在2018 年辭職的時候,準備了沒有收入也可以在上海生活兩年不會餓死的存款,並製定了頭3 個月實現收支平衡,後3 個月實現收入達到上班時水平的目標。

但或許,在心中還沒有方向的時候,帶著2 萬塊錢,像丸子裡一樣勇敢地去探索自己和世界,也是一種選擇。正如艾莉森所說的,「不管窮途末路到哪一步都不會餓死自己,總是有方法的。「外在環境會潛移默化影響人的狀態和目標,當不焦慮的艾莉森回國和朋友們在一起時,不僅發現有錢的朋友也很焦慮,甚至連她自己焦慮未來的時間也變多了。 「但當我離開那個環境,和數位遊民們在一起時,這群人相互給對方的信心和鼓勵,又讓我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可以得到認可,會變得更自信和平靜一些。”

是做好充足的準備再行動,還是先行動,在行動中不斷調整目標?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,也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,而是人格傾向的程度。 MBTI 人格傾向測驗中的第4 個緯度,是區分你的工作方式是什麼樣的?你是判斷傾向(Judging)還是覺知傾向(Perception)?判斷傾向J 的人,注重決策和評估的準確性,偏向於使用邏輯和證據來支撐,願意在旅行前把旅行日程表安排得滿滿噹噹;覺知傾向P 的人,注重靈活性和適應性,尋求更多的新想法和真實的體驗,願意帶著未知去探索一個新的旅行目的地。

在人生這場旅途中,沒有標準答案。就像丸子裡裡提到的,「人生不是軌道,而是曠野」。願你在自己的曠野裡玩得開心,活得盡興,不負此生。

儘管長大以後,坐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,但還是會想念那扇會移動的窗戶,我想,給自己以後的家也裝一扇會移動的窗戶,窗子外面,是草原,森林,沙漠,曠野,而不是軌道。

——丸子裡《備忘錄裡的碎念